儀 | 皿

本次展覽的主題是古老的玉器儀式物品和來自後期的容器,許多設計都基於古老的樣式。我們繼續關注那些隨時間改變顏色的玉石,從簡單的黑色黃石(編號1),屬於夏家店下層文化(公元前2200-前1000年)到更為精緻裝飾的作品,比如西漢時期(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不尋常小巧但色彩絢爛的圓盤狀玉器帶鳥紋設計(編號11),與此前C. F. Wu和松竹堂的大型作品有密切關聯。兩件齊家文化(公元前2200–前1600年)黑玉琮中,較大的一件(編號8)規模龐大,其不透明的白餠斑塊是由埋葬而造成的,與石頭本身的自然色調形成鮮明對比。西周時期(公元前1100–前771年)的深褐色和白色玉貴録多琮(編號9)因埋葬和後來的接觸而光澤鮮明、色調鮮艷。儘管它的雕刻很可能是宋代(960–1279)時期添加的,但仍是一件一流的物品。可見有閃光象牙色調的商代(公元前1600–前1100年)高領圓盤(編號10)也是經常被觸摸的,因此展示出優美的光澤。

我們展示三件來自不同時期的瑪瑙容器。精心雕刻的遼代(907–1125)貝殼盒(編號13)與同期其他材料製成的小盒相媲美,但具有相同的掛金鏈。罕見的宋代杯和托盤(編號14)來自一家日本收藏,與此時期的漆器、陶瓷和金屬作品相呼應。最後是輝煌的乾隆時期(1736–95)翠玉蓮花花瓶(編號29),帶有原裝底座和紫檀盒。這件精美的雕刻作品採用一種罕見顏色的高度透明石材製成。

宋代獸形青銅瓶(編號15)受到周朝(公元前1046–前256年)的啟發;瓶子是經過世紀流行化的造型之一。它精心刻有的圖案設計與漢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漆器上發現的幾乎一樣。元代(1279–1368)精緻雕刻的白色玉六葉杯龍把手杯(編號16),原始收藏於一位法國私人收藏。該形式受唐代(618–907)金屬器鉢的影響,而後者受波斯薩珊王朝金銀器物的影響。

在2001年的首次展覽中,Knapton Rasti亞洲藝術展示了市場上有史以來最大批次的正德時期(1506-21)青花瓷和青銅器。當時,這些類別被忽視。多年來我們展示的作品現在都在世界各地重要的博物館和收藏中。本次展覽中的乾隆時期銅有銘文的香爐(編號19)幾乎和我們在2001年處理的那件一模一樣。這些物品現在被廣泛認可,更難找到,因此,我們特別高興展示這件作品。

一件低調的明代(1368–1644)黑色和深灰玉臍筆筒(編號20)符合我們個人的品味。容器樸實的雕刻使人能夠欣賞到這種天然色澤的石頭。明朝晚期的一件與此相反的是不尋常巨大的蒼玉雕開窗座(編號21),上面刻有複雜且密集的龍鳳設計。儘管它現在支持著一顆不屬於明代的水晶球,但如此精美的座架顯然是用來展示更珍貴的物品。

在這次展覽的象牙作品中,有一件17世紀的香水瓶(編號22),不同尋常的是它是基於與這種類型物品相關的竹製例子製作的。這件作品由三宋簽名,他是這一時期最受尊敬的竹雕師之一,他偶爾也從事象牙工藝。我們展示來自知名交易商兼收藏家Jules Speelman收藏的三件乾隆時期物品。第一件是象牙盒蓋,呈細緻畫工設計的鵪鶉形狀(編號24),幾乎和北京故宮博物院的一件相同。第二件是一對白色鵪鶉形玉盒蓋(編號25),比普通尺寸小,細節精細。第三件是精巧雕刻的菠菜綠色玉聖盂(編號30),受早期的同類飲器影響,這些器皿由玉石和其他材料製成。

乾隆時期的青金石筆筒(編號28)來自摩納哥的一位收藏家,之前在2011年由Knapton Rasti亞洲藝術展出。似乎沒有其他關於這種材料的記錄筆筒;常見的青金石器物是山脈和其他容器形式。這件精美雕刻的例子具有明亮的色調和銀色斑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