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珍品 2023

今年的藝術品甄選來自私人收藏,涵蓋了從戰國時期到清朝的作品。兩件物品來自日本大阪一個私人博物館的除藏品:第一件是範漢朝的銀鑲綠松石鎏金青銅帶鉤,其獨特的設計上有兩隻熊的圖案,這種圖案常見於其他物品和材料上,但在帶鉤上卻很罕見;第二件是一個有銘文和年代的鎏金青銅盆,內部優雅地雕刻著螭龍紋,與這個時期的其他器物相呼應。

來自大約同一時期的是強有力的戰國至漢朝鎏金青銅辟邪,出自巴黎的重要收藏家魯賽特(Rousset,1901-1981)。這個卓越的向前邁步模型展示了常見於玉雕中的大幅動態,細節繁複。下一件是非常罕見且獨特的北魏/北齊時期的蓮花枝鎏金青銅碎片,5至6世紀的製品。這個精美且厚重的碎片高浮雕,應該是大型佛教雕塑的一部分,蓮花枝多半由人物持有或作為光背的一部分。如此大規模的銅雕塑非常罕見。這些花卉的模型與這一時期石雕中的蓮花非常相似,其細節極其鮮明。

唐代的精美白玉花卉杯,其稀有程度以至於只能與陝西省西安何家村出土的南北朝至初唐時期的幾乎相同裝飾風格的八邊形椭圆形杯相比,該杯現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此杯精細雕刻,形似花朵,底部也雕刻成花頭形。後來對這種杯形的解釋加入了手柄,裝飾上則顯得不那麼細緻。這件作品之前藏於日本一個收藏中,並配有帶銘文的木盒。同樣罕見的是宋代的紅褐色玉梅花杯,其造型明顯借鑒了多個博物館收藏中的風格,如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官窯杯、福建立村的南宋鎏金銀杯,以及蒙古出土的遼代銀杯等。然而我還未能找到曾發表的玉製例子。

黃色與紅褐色玉雕犀角杯的雕刻者巧妙地運用了石材的每一處細節,創造出一件富於自然形態的藝術品,讓人聯想到同時期的青銅與漆器犀角杯。宋或元朝的一件凹雕龍紋玉瓶是一件學者書桌上的美麗物品。龍紋的風格和平整的底部以及石材的類型都指向這一年代。

偶爾我會遇到一些極其罕見和不尋常的物品,如這個朱漆龍泉香爐。儘管進行了廣泛研究,我還是找不到曾經發表過的朱漆瓷器例子,但我記得在1990年代於佳士得倫敦工作期間見過一個被18世紀朱漆覆蓋仿錦緞的宋或元代鈞窯碗。在這件物品上為什麼有人會選擇用漆覆蓋瓷器仍然是一個謎。初次檢查即可見其精湛的雕刻技藝,可與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的朱漆相媲美,推測其為弘治(1488–1505)或正德(1506–21)時期的作品。此香爐原屬約翰·斯帕克斯有限公司,後來在約翰·斯帕克斯主席邁克爾·約翰·吉林漢(1933–1999)的收藏中,接著流入英國一個私人收藏。

另一個香爐是萬曆時期巨型的錫製香爐,飾有五爪龍和鳳凰的圖案。在這種材料上,這麼大的作品非常罕見,僅有少數曾發表。此例刻有四字款“胡玉麟造”;來自日本一個私人收藏。

今年的甄選中有幾件18世紀的御用玉器。最與眾不同且雕工精湛的是一個灰綠色帶斑紋的瓜形罐及蓋,用菠菜綠玉製成,曾於2012年由克納普頓·拉斯蒂亞洲藝術和1987年由紐約蘇富比發表。兩件玉香爐也包括其中,第一件是用菠菜綠玉製成,曾收藏於美國並於2008年由克納普頓·拉斯蒂亞洲藝術發表;另一件是用“雞骨”玉製成,亦來自美國收藏,於1986年由棕櫚泉博物館和2013年由克納普頓·拉斯蒂亞洲藝術發表。這件乾隆時期的小型純白玉刷洗,形似香爐,有著無可挑剔的來源,幾乎可以肯定曾是皇帝遊戲盒中的一件物品。其小巧且由能工巧匠使用上等玉料雕琢的圓形小爐腳毫無瑕疵。在更大的規模上,來自台灣一個重要玉器收藏的白玉如意杖,雕刻精美,飾有九朵如意,能與任何博物館中的最佳例子相媲美。

多年前我曾為一名英國私人收藏家推薦了最後兩件物品。第一件是宋代的一個大型精雕細琢的石灰岩獅子模型。這種動物的風格形象可與其他大型石雕動物及同時期的玉雕相提並論。第二件是元代的大型大理石盆和座,雕刻精美,裝飾有鷺鷥與蓮花,與同時期的青花瓷相似。2008年,克納普頓·拉斯蒂亞洲藝術展出的早期明朝大理石蟈蟈籠,雕刻風格與此大理石盆相似。